编.变——大一班班本故事

美好晨晖幼儿园 2023-04-27 09:09

编 • 变

 即大一班课程故事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更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独具工艺艺术观赏价值,还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气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织是技术,也是运动;是艺术,也是生活;是兴趣,也是传承;是需要,更是人们情感的链接。




    柴老师开学的时候戴了一条特别的围巾:粗粗的线、大大的洞、窄窄的一条非常可爱,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当听到柴老师说是她女儿用手做工具编织的,幼儿的兴趣更高了,分别表示自己也想编织一条,因此我们萌发了做一个“编织区”的想法。这个想法提出后,不但孩子的兴趣高,老师们的童年回忆也被唤醒了。



我家的收纳框是用竹子编的

    首先,开展寻找编织物的活动,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调查生活中的编织物品,采用与编织物合影的方式进行记录。随后我们展开了编织大调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画笔记录了他们看到的和了解到的关于编织的知识,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调查表中。
























汇总

工具

材料


经过孩子们的调查发现,编织物的材料有很多种:毛根、麻绳、毛线、无纺布、茅草、布条等。

 毛线 


 纸绳 

 竹子 

茅草 

      回到当前,我们应该在区域中准备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编织呢?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和盘结。同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采供相关材料和工具,创设了我们自己的“巧手编织区”。




线

线



    我们兴致勃勃的构想,轰轰烈烈的采购。终于可见雏形的时候,这个区域却变得无人问津。

你们为什么不去编织区玩呢?

那些绳子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乱掉。

那里的东西太难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玩?

珠子的孔太小了,我根本就穿不进去。而且玩好以后,我也不知道怎么整理。

没有模仿的图,如果有图片模仿,我可能就知道怎么做了



     我们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找到原因,我们又将问题抛给孩子们,请孩子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才能让大家愿意主动到这个区域来玩。




    经过一次次的梳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编织区“遇冷”的问题。


1

提供半成品

····

····

····





支架 

提供半成品,让幼儿知道从何处入手

半成品




2

助力的小组活动

····

····

····

····

····

····

个别教学

····

····

····





编花篮


    区角活动的时候,老师先玩,吸引个别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个别化指导,再到小组教学;然后通过小组活动,以少带多,最终实现整班推进。




3

借力的年级组活动

····

····

····

在小组活动的助力下,幼儿对编织区逐渐萌发了兴趣,恰巧遇到“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年级组要举行活动,我们进行了“穿手链”的手工活动,用到的工具和材料都来自编织区。







4

给力的集体教学

····

····

····








活动一

编辫子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考虑到幼儿当前小手的力量和灵活性,我们从最基本的《编辫子》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考虑三根绳子的先后顺序问题,可以锻炼小手的翻、转、压等动作。通过同伴两两合作的模式进行,也可以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活动二

系鞋带

    以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再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系鞋带》。熙熙穿了一双系带的新鞋子,但是这个鞋带很滑,一天要散开无数次,以此发现,班级里的幼儿都不会系鞋带。







活动三

有趣的绳子




5

合力的家园联动

····

····

····











问题一:

阳阳:阿姨,我这个怎么不能动啊!我拉也拉不动。

朵朵妈:阳阳,这个结分为活结和死结,活结才可以拉的动,死结是拉不动的。

阳阳:那我这个不动的是死结吗?

朵朵妈:是的,你很棒一听就懂了!现在像阿姨一样重新打一个接吧!

问题二:


梓恒:我这个怎么散掉了?刚刚我已经编的很长了,长度都够了,现在就剩下这么短了。

安安: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要有把绳子从这里穿过来,不然用力一拉,就全部都散了。

梓恒:我知道了,长度不够不能结尾,长度够了就要结尾。

编织小技巧

在实践中去感知,在实际中成长,只有当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会更真实的发现问题,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本次家长助教活动中,朵朵妈妈通过与班级老师的交流,根据本学期班级的课程故事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活动是《编手链》,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编织动作有包、缠、穿、结等动作。





6

魅力的园内老师

····

····

····

翻花绳

       刘老师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玩《翻花绳》游戏,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被吸引住了,很多幼儿都表示这个游戏太有趣了。简单的民间游戏,是对民族的热爱更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

      特色缠绕的四边形,从小到大,从单色到多色,孩子们在不断的操作中探寻发现规律,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编织规律。








    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编织区的展示区内,在走廊的公共区也创设了相应的环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非常开心,也会很自豪的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尝试和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良好学习品质。”

    我们创设编织区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了解和感受编织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在练习编、绕等小手动作的时候,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及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

     我们的孩子们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在毕业的时候,他们的编织愿望,有的将会实现,有的还需要继续努力,相信他们每个人都会在编织中感受美好和快乐。






阅读120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