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图式”,与儿童思维相遇相拥
——图式学习与探索六:
变换图式、搬运图式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每一种都应该被倾听与回应;
孩子有一百种游戏,
每一种都需要被尊重与读懂;
孩子有一百种想法,
每一个都值得被支持与鼓励。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精神,用专业眼光观察儿童,解读儿童的图式行为,发现游戏中的潜在力量和深层意义,同时进一步支持、拓展儿童的思维与学习。洞桥镇幼聚焦《观察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支持和拓展儿童的学习》的话题进行互动式探究,本次校本研修围绕“变换图式、搬运图式”从“图式行为辨识——案例循证支持——游戏故事分享”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式展开,老师们相互畅所欲言,同频共振,思维碰撞,共促共研。
变换图式
变换图式——儿童喜欢观察和探索变化的行为,比如,在玉米淀粉中添加颜料,混合颜料,制作或揉捏橡皮泥,在食物中加入果汁看看会发生什么,在沙子中加入水或用沙子制作模型等。
1
把颜料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2
小小的粘土竟然可以在桌子上铺这么大!
3
哈哈哈,橡皮泥可以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搬运图式
搬运图式——幼儿喜欢移动周围的物品和把物品、自己或其他人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1
小宝宝,你别怕,我把你去找妈妈哦!
2
我是小小建筑师,沙子搬过来造房子哦!
3
一个人搬不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好朋友来一起帮忙!
1. 变换图式问题研讨
在理清概念后,老师们自发形成小组,围绕案例,有针对性地给与策略建议。
案例描述:
晗晗(3岁9个月)在科探区中玩冰,开始是让冰在盘子里滚来滚去,盘子慢慢变湿了,她用手捂着冰,冰融化开了。她又拿了吸管朝着冰不停吹气,冰也很快融化了。她看到旁边的小朋友拿着热水袋放在冰上,她也拿起热水带放在冰上。她的玩冰活动一直持续到活动结束。
晗晗正通过玩冰来探究冰的融化现象,这是一个变换图式的例子。随着冰越来越小,孩子对冰融化非常感兴趣。晗晗通过用不同材料的作用来探究冰块的融化,同时也是在探寻不同材料作用下冰块融化的速度。
教师困惑
幼儿对材料十分熟悉(对冰块融化常见的方法也了解),但是她对冰块变换的兴趣依旧浓厚,我们该如何去跟进和引导?怎样让幼儿理解变换的过程,深入开展变化状态的实践活动。
根据教师提出的困惑,每个小组发表意见和建议,阐述观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 搬运图式问题研讨
案例描述:
收玩具啦,雨垚(4岁2个月)抬起一筐积木玩具,边抬边说着:“我来,我来放。”等到她把积木玩具抬到柜子旁边后,却怎么也放不上去,“好重啊,好重啊。”雨垚站在积木框边上,左看看,右看看·······
教师困惑
雨垚沉浸在抬积木玩具中,这正是一个搬运图式的行为,她乐意把材料搬运到收纳架,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她是比较迷茫的,导致她没有成功的把材料搬运到想要放的位置。那在搬东西时遇到困难应该怎么解决?这里面藏着孩子对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教师分组提出跟进策略。
第一组
第一组
第一组
整个交流过程中,老师们进行交流对话、互动探讨,系统地梳理整合经验,提炼思维,呈现出主动性思考。
1. 基于变换图式的小班游戏故事
“颜色变变变”
第一次观察:
晗晗用小棒蘸上黄色颜料放到杯子里转了几圈,看着杯子里的清水变成黄色,微笑着说:“我的是柠檬汁。”
过了一会儿,晗晗指着兜兜的杯子说:“沈老师,兜兜的水是脏脏的。”“为什么这么脏呢,你有没有问过兜兜呀?”我反问。兜兜朝我看看,不知道该说什么。晗晗说:“她肯定加了很多颜料。”“加了什么颜料呢?”我继续追问。晗晗摇摇头。
教师思考
晗晗对水与颜料的混合很感兴趣,但是对于颜色变换的原因无头绪。为了帮助晗晗初步了解颜色变换的规律,下阶段考虑提供的颜色不要太多,三原色就行,鼓励晗晗将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感知颜色的变化。
第二次观察:
晗晗往塑料纸上滴上很多的小水滴,再将小水滴里分别加入红黄蓝三种颜色,然后再用毛笔将水滴连接起来,将黄色和蓝色连接起来时,晗晗朝着我看看:“怎么变绿色了?”然后又将红色和黄色连接起来,开心地说:“又变成橙色了。”
教师思考
晗晗对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兴趣浓厚,在探索过程中能够知道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在下阶段鼓励晗晗通过试错的方式成功调试出自己想要的颜色(三原色)。另外可以提供其它材料鼓励晗晗感知两种材料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如:超轻粘土、色素、三原色放大镜等。
第三次观察:
晗晗嘴里说着:“我要做一个绿色的果汁,就是青苹果的果汁。”晗晗往杯子里加了点红色,搅拌之后又往杯子里加了黄色,看到杯子里变成的橙色,晗晗朝我看看:“怎么变成橘子的颜色了?”
重新开始调试,晗晗加入了黄色和蓝色,然后开心的说:“青苹果饮料做好了。”
教师思考
晗晗尝试将两种颜色混合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另外一种颜色。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是第二次成功了,晗晗对三原色变化的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下阶段投放更多不同的水粉颜色,继续感知三原色之外的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同时鼓励晗晗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同伴,激发更多孩子参与玩色的探究中。
晗晗在游戏中存在很多的变换图式,每一次的变换帮助晗晗去发现三原色之间存在的秘密。下阶段教师可以准备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引导幼儿先去思考猜测,再去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提高幼儿对颜色变化的认知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
2. 基于搬运图式的小班游戏故事
“搬过来,放整齐”
第一次观察:
“我要去逛街了,你们不要拦着我的车!”只见艺心(3岁1个月)一边推着小车一边和前面的小朋友说,她把娃娃家里的玩偶放到购物推车里就走出了区域,同伴提醒说:“娃娃要吃饭了,不要去其他地方!”她没有理会继续推着走。在建构区碰到同伴想要她的娃娃,她侧过身快推着车速跑开说:“不给你!
教师思考
在这一次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艺心对区域的材料比较熟悉,了解推车的用法,并且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会表述自己的游戏,但是游戏是没有目的的,只是热衷于“装东西推车”,不愿意与人互动。我们根据艺心的表现及时肯定了她对游戏材料的熟悉情况和愿意积极加入游戏,并投放了更多的小物件到区域中,和家长及时沟通丰富了幼儿去超市购买东西使用推车的经验,从而引发幼儿下一次的搬运游戏。
第二次观察:
艺心推着“医疗推车”在娃娃家转悠,她看到柜子上放着一只空盘子,就将自己推车上的药瓶拿下来放到这空盘里,郎在边上看到了说:“这是要放菜的,药不是放盘子里的。”你听了后拿出药瓶又放到了柜子里的蔬菜框里,一个一个的将推车上的材料全部放到不同的框子里。
教师思考
经过上一次的游戏和评价,在这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艺心记住了之前的游戏经验,有意识的将材料用推车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并且会听从同伴的建议,但是对于材料该摆放到合适的地方并没有了解。材料该如何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合适的地方呢?我们在材料框上贴上提示图,投票选举了整理小能手,在游戏后进行搬运整理示范,引发其余幼儿进行有效的材料搬运。
第三次观察:
游戏结束后,艺心拿起一个蓝色的框子,将地上的材料搬运到框子里,然后拿着框子来到娃娃家的柜子边,先看了以下柜子上的盘子,然后把小木头玩具放到盘子里,然后把整个框子放到柜子的空格中,笑着说:“收拾好了!”
教师思考
你开始尝试用其他的材料进行搬运游戏,并且能遵守游戏规则耐心的将材料搬运到合适的地方,虽然最后没有将所有的材料正确摆放,但是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存在。我们把这次游戏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你在看回看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且在每一个活动之后用游戏的方式一起来进行材料的搬运整理,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思考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比思考学什么要重要得多。孩子们探索世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反复游戏,或对某一特定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就是优秀的学习者。他们表现出一种“我可以”的顺应性态度。他们灵活应变,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或者探寻事情为什么会以某种方式发生。他们有时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将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思考重复的经验促进神经元突触的发展,因为图式是重复的行为模式,所以每次儿童投入图式游戏时,实际上都在强化学习过程,他们的大脑建立了更稳固的连接,就会变得更高效。
在不同的游戏图式里,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只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时间、材料,才能支持他们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硕硕:我在认真的观察敌情。
烽烽:我们按照交通指示标志来骑车。
我们沿着垫子滚到对面吧。
我们四个旋转着跳吧。
编辑 / 李 菲
文稿 / 董小燕
审核 / 园 办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