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呢?
什么是
自信心是所有关于自己的想法或感受的总合,或是我们的“自我概念”。如何评价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态度、动机和情绪调整的能力。
自信心在婴儿时期就发展了。当宝宝达到某一项能力的里程碑时,他会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从而引发自信心。在几十次失败后,成功地翻过了身,或者最终成功地会用汤匙舀碗里的食物,这些经历都教给了孩子“我行,我可以”的概念。
为什么要培养自信
良好的自信心是孩子用于应对人生挑战的武器。自信心强的孩子爱笑也懂得享受生活,在处理冲突和抵抗负面压力时显得更加容易;自信心低的孩子,挑战会成为他们焦虑和烦恼的主要来源,认为自己很糟糕的孩子,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信心
自信心强的孩子被乐观主义支配,喜欢与别人相处,能独立工作,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当挑战来临时,能够努力地找到解决办法;表达不满的时候,不会贬损自己或他人。
总体而言,高自信的孩子会表现出:
1.较高的独立性;
2.愿意承担责任;
3.对自我成就感到骄傲;
4.忍耐挫败;
5.愿意尝试新的任务和挑战;
6.会处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
7.愿意帮助他人。
缺乏自信
1.避免尝试新事物;
2.感觉不到被喜欢和被爱;
3.将自己的过失责怪于他人;
4.表现或假装表现出冷漠、不在乎的样子;
5.不能够忍受正常水平的失败或挫折;
6.贬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7.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如何增强
·
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应当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提供一个明确选择的范围,这样就便于孩子做出自我选择,增强对自己的自信。
认真倾听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一定要耐心倾听,如果你一时回答不了,可以如实告诉孩子自己暂时还没有答案。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适当寻求孩子的帮助
比如说“把扫把拿给妈妈,好吗?”可以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成就
让孩子在家长最醒目的墙面上粘贴他的作品;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展示架,展示他的小制作。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自信。
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地
不要因为孩子房间里或桌面上很乱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责备,而是教孩子如何来收拾和整理自己的东西并且跟他一起做,让一切都井然有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