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分离焦虑小妙招——小班家长必看小知识

启稚幼儿园 2024-09-18 12:54


解决分离焦虑小妙招
——小班家长必看小知识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转折点,是他们独自去探索世界的起点,每个孩子入园时都会面临“成长的挑战”,这也是孩子人生成长中的一次重要“蜕变”。作为家长,有必要提前做好各项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感受这一切的到来,我们必将带着温暖和爱,陪孩子度过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什么是“分离焦虑”?

《发展心理学》给到的概念是: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的一种基本情绪,指婴幼儿在离开母亲或其他熟悉的照料者时,在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或惊恐、躲避的反应。

分离焦虑的产生代表了婴幼儿重大的社会性进步。它们反映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婴幼儿和照料者之间不断成长的情感和社会联系。




孩子入园,

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

就是了解孩子入园时将面对的真实情况,

知道和在家里有哪些不同,

这样才能摆正心态,

抓住关键点下手做准备。

那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在家里



一个孩子(通常情况下)
家人一直陪伴在身边
玩累了就开始睡午觉
家人代劳穿脱衣服鞋子
家人帮助洗手吃饭
家人帮助搬椅子收拾
家中坐立自由随意

和家人一对一交流



幼儿园



有许多小朋友一起玩

家人不在身边

12点左右集体午睡

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自己洗手吃饭

自己搬椅子收拾玩具

需较长时间坐在小椅子上

教师面对多名幼儿讲述





孩子初入园可能会有的表现

1.怕生

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强烈反抗

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

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由于新接触一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小玩伴,自己也没感觉到在幼儿园跟家里有什么区别,就自己跑去一个地方玩耍去了。

5.说谎

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易生病

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

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不愿上幼儿园

抵制情绪较大,晚上睡前或者早上睡醒后易哭闹,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





 温 馨 小 提 示 


父母四不要

1.不要偷偷溜走:心想孩子没看到就好了,可是孩子反而会因无法确认父母什么时候会在、什么时候会离开,而让不安感更加强烈。

  2.不要表现出悲伤或不安:当孩子对爸妈产生依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不要表现出心软、动摇,更不要和孩子一起哭,这会强化孩子不去幼儿园的想法。
  3.不要威胁:用大人的情感威胁,例如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接你了。“不乖就不要你了!”等等。
  4.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看到孩子哭,直接把孩子交给老师,说“让他哭”就径直离开。

  因为这些举动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更害怕,更增加他们的分离焦虑。家长需要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他们都是生活在一个被爱包围着的环境里,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护着自己。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去幼儿园学习新的本领了。






 缓 解 小 妙 招 






缓解分离焦虑,看看这些妙招:

1.早一些起床,使全家人的早晨节奏变舒服。 

早一些起床,让孩子早上的节奏变慢,和孩子来个小拥抱,并鼓励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期待,比如:“你最喜欢教室里哪种玩具?”在家时,也尝试让适应从短暂的离别开始,可以刻意地离开孩子一会儿,5—10分钟后再回来,当孩子适应短暂分别后再逐步加长时间。

2.与孩子沟通,激发向往美好的幼儿园。

给孩子观看哥哥姐姐在幼儿园学习或者游戏的视频,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如:好多的玩具、好多的朋友、好玩的游戏等等,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同时,也增添好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自豪感。

3.留下安抚物  

对于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可以留下妈妈的丝巾等孩子喜欢的物品作为安抚物,并告诉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这些安抚物也像爸爸妈妈一样陪在你身边,也可以带上孩子平时在家玩的玩偶或者小玩具,让孩子心里有安全感与熟悉感。

4.坚持送孩子入园 

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表面上看,是心疼孩子,但是这样会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无形中加长,不管孩子如何哭闹,只要不生病,一定要坚持入园。

实践证明越是断断续续来园的孩子,他的焦虑期就越长,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中途退园,这样就会前功尽弃,孩子重新入园的时候还是会哭闹。将孩子交给老师后,马上离开,中途千万别回来看孩子。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关注点放在了窗外、门外,而老师的关注点在孩子身上,往往造成了“老师没看见,孩子看见了”的情况。孩子就会错误的认为:只要我哭,爸爸妈妈就会回来!就会造成孩子“坚持不懈”大哭的现象。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态度要坚决,尤其是妈妈,不要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闹,自己也在一旁抹眼泪,把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孩子哭闹时,家长表现得不要太上心,要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用的,每个孩子长大了都必须要去幼儿园。为了安慰孩子,家长可以在去幼儿园之前,与孩子做一些约定,对他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允诺孩子做一些事情,然后与孩子“拉钩约定,再盖个小印章”,说到的必须做到。这样每天都有一种暗示,会慢慢减缓孩子的焦虑心理。




阅读67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