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运河第二幼儿园
循证提质
点亮空间
2024年12月27日上午,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研员王方琴带领4位团队成员,走进运河第二幼儿园五杭园区开展“基于品质空间下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评估”的调研活动。
一、调研会议,晰流程
活动伊始,孟燕群副园长关于“运河二幼基于师幼共长的保教质量评估体系”进行了整体汇报,再聚焦“基于品质空间下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评估”做了具体介绍,为评估组成员实地观摩、循证调研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走进游戏,重循证
循证组教师通过现场抽取班级,分成四组分别到小一班、中三班、大三班、大五班的游戏场域亲历孩子们的游戏现场,认真观摩孩子的游戏情况并关注孩子与材料、同伴、教师间的互动情况,借助《循证提质 品质空间调研反馈单》对游戏现场的师幼互动和环境创设进行了细致评估。
三、深入交流,促提升
观摩结束后,调研教师肯定了我园教师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工作状态,并聚焦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环境创设的情况开展反馈:
1.幼儿的游戏状态
游戏中的孩子是专注的、热情的。如,孩子们不被外界所打扰,一直对点火装置的探索有自己的思考与选择。
2.师幼互动情况
教师的动作、语言是与幼儿同频的,及时关注幼儿的行为,能用语言去梳理、总结,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发展。
3.环境创设情况
场域有留痕,班中环境对游戏也有留痕。场域提供了大量低结构的材料,为幼儿的游戏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如,小班幼儿利用松木片以物代物:变成方向盘、红烧羊肉、刀具等。同时教师非常关注幼儿的作品,涂鸦区的作品被呈现在不同的环境、生活中。
循证组老师们根据游戏的现场观摩,给到老师们合理的建议:
1. 游戏分享可以再多元一点,游戏结束后,给幼儿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如,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发布会等,让幼儿的经验可以彼此链接。
2. 建议老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可以背个小包包,以便自如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赋能前行,增动力
王方琴老师充分肯定了运河第二幼儿园的老师们,聚焦“静下来的幸福感”表达了本次的感受:静下来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沉浸在某项活动中持续投入。这种状态让人感受到幸福,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去除杂物,专注于专业,感受幸福。
1.真游戏的体验: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的真实体验,真假游戏的转换,以及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使用钓鱼竿的游戏,孩子不需要真的去抓鱼,而是享受游戏本身。
2.性别特质的观察:看到男女孩子在游戏中的不同特质,男孩子倾向于探究类活动,女孩子倾向于角色扮演,这种特质需要在教育中得到尊重和呵护。
3.老师的观察与专业发展:老师需要知道观察什么,怎么看,看见什么。观察后需要有清晰的主线去梳理案例和故事。
4.看见游戏中孩子的思维: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思维和心理调适能力,例如在搭建砖头游戏中的发现和调整。他们在游戏中的自我对话和独立思考,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5.看见教师的专业思考:关注游戏介入的时机,教师要进行判断(不对话、及时对话还是事后对话),让教师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维。
本次循证调研活动对于运河二幼教师团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审视与成长的机会。它不仅是一个暂时的停靠站,让老师们有机会回顾和整理自己的游戏观察,而且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激励着她们本着自主游戏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让材料、空间更有价值和品质!
编辑:小露老师
复审:副园长室
终审:园长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