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学园里的深度学习】我们的“菇”事


我们的“菇”事





与“菇”的初遇


       9月,孩子们回到了快乐的幼儿园。就在战壕区游戏时,一对好朋友有了新发现。

         大大白白的蘑菇引来了许多小伙伴的注意,伙伴们纷纷围绕过来,开始观察起了这一株在木桩上长出来的大蘑菇。

多多

      这个蘑菇和我家里吃的那个蘑菇长得好像啊,也是白白的。

       我妈妈说,不能随便摘蘑菇的,它可能是有毒的。

豆丁

小圆子

      我和妈妈在西双版纳旅游的时候吃过菌菇锅,有很多不同品种的菌菇混合在一起,非常鲜美。

       幼儿园的游戏场地中发现了生活中常见的蘑菇,孩子们各抒己见,交谈着自己对蘑菇的了解。恰逢正是农庄启动种植之际,于是,在询问了孩子们的意见后,我们决定在今年的农庄种植活动中展开一场关于菌菇的种植探秘之旅。



种蘑菇咯


了解菌菇的生长环境与种类

       菌菇到底有多少种类型?他们喜欢生长在怎么样的环境里?这些都是我们在种植前需要了解的。于是,我们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讨论,共享前期经验。


       调查表中,孩子们了解到菌菇有许多不同的品种,菌菇的生长环境与以往我们种植过的花卉、蔬菜都不一样,它不需要阳光,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



这么多的菌菇,到底哪种比较好吃呢?

乐乐

我爱吃香菇鸡汤,我要种香菇。

金针菇吃起来脆脆的,我最喜欢吃了,所以我想种金针菇。

豆丁

昂宝

鸡腿菇种出来像鸡腿吗,我很想知道。

我家里种过平菇,我有经验,跟我一起种平菇吧。

想想


       菌菇的品种繁多,孩子们的选择来源于菌菇的味道、外形、种植经验等,那就让我们正式迈入种植之旅吧。


菌菇种子的探秘




       马上就要开始种植了,可孩子们却犯了愁,菌菇没有像苹果、橘子那样的果核,也没有像草莓那样藏在身上的小种子,菌菇的种子到底在哪里呢?


多多: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嘉铭:种子在蘑菇身上,我们看不见,需要显微镜。

小闻:在菌菇的伞盖下面。

      孩子都说蘑菇的种子在蘑菇身上,但是很小,我们看不到。


01

菌菇种子到底在哪里?

认识菌包:菌包里的秘密


       孩子们拿着菌包仔细地看了又看,可仍然怎么也找不到种子,只看到了像泥土一样的材料混着白色的东西。

       这时,小闻根据“菌菇”的名字猜测,菌菇的种子是不是和“菌”有关系呢。菌是肉眼看不见、摸不到的,就像我们人体中出现的细菌。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02

蘑菇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借助多媒体,孩子们了解到菌菇属于真菌,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成熟之后撒出传播。孢子是非常细小的物质,肉眼几乎看不到。菇农们售卖的菌包里面含有木屑、玉米芯、麸皮等蘑菇需要的营养成分。



03

打造适合菌菇生长环境:适宜的光线和湿度

        班级小农庄是一个充满阳光雨露的地方,不适宜于菌菇生长。于是孩子们开始打造专属于菌菇生长的行动。



一起来设计专属于菌菇的房子吧



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菌菇中的第一名:平菇的对比种植


     种植小问题:平菇上面的这一层膜需要撕掉吗?


        孩子们看到平菇身上自带的“塑料衣服”,对要不要穿衣服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到底哪一种长得好呢?试一试才知道,于是,我们鼓励孩子将平菇变成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验观察,一组是撕掉膜,一组是保留膜。


10月28号观察:两组平菇的比较


        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去除塑料膜的平菇长出了一些小小的蘑菇头,而包住塑料袋的平菇长出了长长的菌丝,蘑菇头较小。孩子们说,没有穿衣服的平菇暂时获胜了。


10月30日观察

       孩子们发现撕膜平菇菌包上的平菇长势喜人,平菇的伞盖发得比较大。未撕膜菌包上的平菇伞盖较小,目前来看,似乎还是撕膜平菇获胜。

11月1日观察

       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与观察下,平菇的长势超级快,变化也最明显,孩子们说肯定最先品尝到的是平菇的美食。


        新发现:撕掉袋子的平菇只会在下面长出小小的菌丝,但是不会长大,也不会影响上面的菌菇长大。


        11月4日周一,孩子们来园后发现蘑菇长得超级大,纷纷说着可以采摘了。于是,我们的第一顿的蘑菇美食由第一名生长完成的平菇来实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画下对平菇美食的期待与计划。


第一阶段平菇生长变化总结:

1.平菇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菌类,大约一周左右就可以成熟采摘。

2.撕掉塑料膜的平菇生长更为旺盛,伞盖更大,而未撕膜的平菇伞盖较小。

3.撕掉膜的平菇下面长出的菌丝虽然小,但不会影响上面菌菇的生长。


二次生长的平菇


       收获了第一波平菇。孩子们听有种植经验的想想说,平菇长完了,还会再长出来,可以接着吃。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带着期待,继续等待。

       11月11日,周一的早晨来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采摘完的平菇又长出来了。





       过了两天,孩子们发现:未撕膜的平菇有二次生长,撕膜的平菇很难再二次生长。

       原因推测:撕膜的平菇菇体干燥,容易缺失水分,而未撕膜的平菇菇体可以保持良好的水分,使得它可以继续生长。

       三天后,孩子们发现二次生长的平菇又长大了,可以再次采摘来吃。这一次,孩子们摘下第二次生长的平菇做了平菇饺子,鲜美嫩滑的平菇口感让孩子们赞不绝口。

       教师思考:平菇的二次生长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生物再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持续观察,孩子们对平菇的二次生长感到惊喜,同时也获得了科学认知。


在土中生长的鸡腿菇


        鸡腿菇是一种需要在泥土中生长的菌菇,种植下后的第三天,孩子们观察发现在泥土上长出了一片片白色的“绒毛”。这些绒毛会是什么呢?


       孩子们的猜测:白色绒毛像是发霉了,也像鸡腿菇的菌丝,所以不确定他们到底是什么。

继续等待中......



29号新发现

        孩子们发现鸡腿菇上的白色菌丝变多了,担心它们会影响鸡腿菇的生长。在菇农的引导下,孩子们了解到鸡腿菇泥土表面覆盖的白色绒毛是菌丝,菌丝慢慢覆盖整个泥土表面,最后就会长出鸡腿菇来。



02

停止生长的鸡腿菇菌丝

       30、31、1号......连续等待了7天,孩子们都没有看到菌丝的变化。大家很着急,菇农说菌丝会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泥土表层的菌丝都消失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再次与菇农沟通后,他们了解到鸡腿菇的生长需要时间,它不像平菇,可以在短期内就生长完毕,要经历至少20天才会有变化。

       孩子们按照菇农的建议,为鸡腿菇套上黑色塑料袋,继续耐心等待。


战壕区的意外收获

       偶然一天,孩子们在战壕区游戏时发现了一个新鲜鸡腿菇,就在它的旁边,大家还发现一个黑色鸡腿菇,纷纷说着它肯定有毒。

03

鸡腿菇与“毛头鬼伞”

       在这次意外的发现中,孩子们观察到成熟鸡腿菇的外形。通过资料的查找,他们也了解到黑色鸡腿菇的真正名字叫“毛头鬼伞”,是鸡腿菇衰败期的样子,衰败期的鸡腿菇不能再食用。

       教师思考: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不需要刻意打造环境,只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他们便能在大自然中寻找到许多科学知识。


04

鸡腿菇的生长变化?

        鸡腿菇的观察仍在继续,在耐心观察的20多天的时间,孩子们的等待有了惊喜的发现。



       又过了5天,孩子们发现鸡腿菇从泥土中破土而出,长出来了。



鸡腿菇丰收了

       慢慢的,鸡腿菇逐渐长高长大,变得越来越密,越来越肥厚,终于可以丰收了。

       教师思考:从菌丝的萌发到鸡腿菇的生长,再到成熟采摘,孩子们收获了鸡腿菇完整的生长周期。在这段旅程中,他们明白时间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性,也感受到耐心等待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及农耕者为此付出的辛劳。



喜欢寒冷的金针菇

       在菌菇中,金针菇是最喜欢黑暗环境的菌种。所以孩子们除了让金针菇住到我们搭建好的大棚里之外,还要给它套上黑色的塑料袋,保证尽量黑暗的环境。


01

长不出来的金针菇

       几天过后,孩子们在观察金针菇时,发现金针菇一点都没有长出来。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给金针菇造了黑房子,可还是长不出来?


        孩子们的推测:金针菇看起来干干的,好像是缺水了,所以它长不出来。

      在集体的讨论中,大部分幼儿都认为,金针菇的菇体看起来是干干的,应该是缺少水分了,及时喷水,让它保持潮湿,金针菇就会长出来。


02

一直长不出来的金针菇


       然而三个多礼拜过去了,金针菇一点发芽的动静都没有,在菇农的帮助下,孩子们了解到金针菇要在寒冷的冬天才能出菌丝生长,10月气温不是金针菇生长的理想温度。这下,金针菇组的孩子们可着急了,想要让金针菇赶紧长大,能有什么办法呢?


小核桃:我有办法。我在家里和妈妈试过,先买一把金针菇,然后把它切掉,留下根部,然后把它放到水里就会长出金针菇来。

昂宝:放到冰箱里,冰箱里是凉的,金针菇进去就会长出来的。


03

两种不同方式的尝试



冰箱中的金针菇:


       金针菇在幼儿园食堂的冰箱里放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观察。孩子们等啊等,金针菇仍然不出菌丝。于是,他们又有了自己的想法,金针菇在冰箱这种特制的寒冷环境中不能发芽。它需要的是大自然提供的寒冷环境。所以我们需要在冬天重新种植。




重新培育的金针菇:



    两周左右,金针菇就出菇,慢慢长大啦

       教师思考:金针菇的另一种培育方式使得孩子们在观察中一点点看到了生长的过程,孩子们形象地说,金针菇就像小壁虎一样,尾巴断了还能重新长出来。这是对根部培植金针菇最好的诠释。


04

冬天重新种植的金针菇:

       12月,天气寒冷,到了金针菇适宜的种植温度。孩子们耐心培育,最终获得了成功。

       金针菇的种植让孩子们明白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有特定环境要求,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遵循规律,才能获得最好的劳动果实。

一波三折的香菇

       香菇是所有菌菇中最长的菌菇体,收到香菇桶后,孩子们按照说明书为它剪开了一半的塑料膜,等待香菇的生长。

       四天后,孩子们观察到香菇有了新的变化:香菇头上长出香菇了,下面也长出来了,可是碰到地上了,要给他做支架。


       孩子们互相合作,运用万能工匠积木为香菇桶搭建了一个可以从四面八方生长的香菇支架。




香菇筒上长出了大香菇


       11月1日早晨,孩子们发现香菇桶上长出了一个超级大的蘑菇了,接着,孩子们将香菇桶身上的塑料袋完全剥离,希望香菇能在自由的香菇桶上快快长出。



香菇发霉了




       11月4日早晨,孩子们发现香菇身上长出了白色棉花团,便有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白色棉花团不是菌丝,是香菇发霉了,周边还有绿色发霉点,香菇身上摸起来干干的,好像快要死掉了。



香菇为什么会发霉呢?


       原因推测:潮湿、不通风,喷水量大等。

      孩子们把香菇发霉的原因告诉了菇农,并想让香菇桶得到最快的救治。

       香菇的拯救:香菇发霉的地方只能把它去除,接着埋入泥土中保湿,之后还会慢慢恢复生长。









香菇的拯救观察

       几天后,孩子们发现,埋在土中的香菇慢慢地长出香菇来了,一个大一个小。孩子们的拯救计划成功了,他们激动极了。


香菇的继续观察:香菇变得越来越大啦

      香菇在孩子们的照料下越长越多,从四面八方长出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数一数香菇数量,为自己的拯救计划而感到骄傲。



数香菇

       随着时间推移,埋在泥土中的香菇变得超级多,我们把香菇从泥土中挖出来,孩子们看到长满香菇的香菇桶激动不已。孩子们开始数数,但是他们发现怎么也数不清楚。于是,他们决定采摘下来以后先分一分,再数一数。那么怎么才能数清楚呢?我们进行了讨论。




       教师思考:面对数不清香菇,他们运用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将香菇分成小组,然后分别计数,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需要处理的物品数量,使得计数更加高效。



神奇的孢子撒播现象


    所有的菌菇在孩子们的照料下均获得了丰收。偶然的一天,他们发现大棚中的香菇王居然在冒烟。



      回忆过往的学习经历,孩子们观察并见证了孢子繁殖现象。大家纷纷说让它飘走,这样就落到泥土里,又可以长出蘑菇来。就这样,孩子们在自己种植出来的菌菇上中见证了菌菇播撒孢子的现象。

我们的“菇”事

     种植菌菇的旅程在孩子们的心中沉淀积累,有经验、有回忆、有畅想。这些美好的时光怎么可以浪费。所以大一班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菌菇故事。


       我的思考:连环画的设计与讲述,如同一场图文交织的旅程,它将菌菇的外形特点、种植过程乃至探究历程娓娓道来,进行着精心的梳理与回顾。通过这些生动的连环画,孩子们传递菌菇的生长习性、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菌菇种植的科学奥秘,还能够讲述菌菇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故事。




菌菇火锅派对



课程反思

    本次的菌菇种植活动,孩子们亲身体验完整的种植过程,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了解蘑菇的生长过程。他们认识到菌菇是真菌,靠孢子传播。同时在照料菌菇的过程中知道菌菇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会根据面临的难题提出合理的尝试,如发霉香菇与长不出来的金针菇的拯救、鸡腿菇的等待等。菌菇的种植之旅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场美味盛宴,更是一次宝贵的生命探秘之旅。



园长妈妈有话说

这是一场历时半年的探索学习之旅。

从发现自然中的菌菇引发好奇之心,

到身心投入的操作体验后积累经验,

教师最大限度支持孩子们亲身体验,

这是一次记忆永存的童年学习印记。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临平区运河第二幼儿园原创,版权归杭州市临平区运河第二幼儿园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下一期预告:鹿溪托班《你好,南瓜》


编辑|陈洁

复审|课程指导中心

终审|园长室



阅读342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