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育儿】爱耳护耳,倾听世界的美好声音——进化一幼爱耳宣传

进化一幼 2025-03-20 11:12

爱护耳朵,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2025年3月3日是第26次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为

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听力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门户之一,

普及爱耳护耳知识,

预防听力损失,

让每个人都能享有聆听世界的权利。



 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爱耳小知识吧!

不要经常挖耳朵




不要经常挖耳,特别是使用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外耳道的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的掏挖,一方面会减弱这种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会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如果实在想要清理耳垢,医生建议选择滴耳剂,如过氧化氢、婴儿油、甘油、矿物油等,将1~2滴滴入耳道内并保持1~2分钟,每日两次,睡前滴耳最佳,通常耳垢会在两周之内自己排出。





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



特别是夏季,过潮过热都可使外耳道皮肤肿胀,堵塞毛囊,抵抗力下降。另外一旦出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等耳疾,建议应避免游泳。


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




鼻腔与中耳有一个管道相通(咽鼓管)。用劲儿擤鼻时鼻腔的鼻涕可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建议擤鼻涕时微微前倾,头部略低。这种姿势可防止鼻涕因头部后仰而流入咽喉或鼻窦,进而引发呛咳或感染。擤鼻涕时要避免用力过猛。也可以采用单侧擤鼻的方式,这样能使气流集中从单侧鼻腔通过,压力集中,气流方向也更为集中向前鼻孔,让鼻涕容易排出,同时避免两侧鼻腔压力不均衡对耳部造成影响。

对于 3 岁以下的孩子,因其难以掌握上述方法,最好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剂,稀释鼻涕后让孩子通过打喷嚏喷出或用纸巾擦掉。也可以使用洗鼻器或让孩子在充满蒸汽的浴室中待 15 分钟来稀释鼻涕 。


注意噪声防护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高分贝的环境噪声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

目前噪声性耳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重点在于预防。比如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隔音耳罩,避免在噪声环境中用耳机听音乐。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减少或规范耳毒性药物的使用




所谓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的药物,目前已知的临床常用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卡米星等),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不要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听力损伤。


“3个60“原则




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最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使用耳机时周边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




小小耳朵,大大用处


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小小的耳朵,大大的用处,小朋友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多出去走走,多锻炼身体,耳朵不舒服要及时看医生,让我们一起聆听美好世界的声音。

用心培育 静待花开

文字图片 / 源于网络

编辑 / 陈丹

一审 / 蔡青青

二审/ 王金玲

三审/园长室



阅读115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