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运河第二幼儿园承办“基于品质空间的班级环境创设与实施”90学时培训暨互助共同体活动

2025-04-16 14:18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基于品质空间的班级环境创设与实施

90学时培训暨互助共同体活动


一点一滴皆智慧

一角一落皆教育

一墙一景皆探索

无声的环境

孕育有声的教育




01

聚焦·共探

基于环境,生成活动

中班语言《春天的魔法信》 ——基于主题环境下的生成教学

姚丽芳老师执教的中班文学形式《春天的魔法信》是源于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幼儿园里各种颜色的花,并把他们的发现呈现在语言区里。当孩子们的视线从看到的转向听到的,我们思考如何把他们的诸多经验串联起来,于是,预设了散文诗的框架,采用孩子们喜爱的魔法情境,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分成颜色魔法(春天的五彩缤纷)——声音魔法(春天的热闹)——味道魔法(春天的美食)三个段落,师幼共构的散文诗。


大班科学《虹吸排水》——基于阳台农庄种植缸换水问题的生成活动


余露婷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虹吸排水》,源自幼儿农庄环境中的观察发现:春分前后,气温明显升高,光照越来越强,班级农庄三只缸里长出了绿绿的丝藻。不断长出来的丝藻让孩子们明白水需要循环起来,水质变好丝藻就会消灭。我们借助虹吸原理,提供适宜幼儿实验的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将水缸里的水能加快排出去的好方法,增强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02

观摩·思索

环境观摩,话题互动


环境观摩结束后,业务副园长孟老师与学员们以“你看到了哪些有准备的学习环境”话题的互动:


学员1:

看到环境中有关幼儿问题的呈现,我觉得这是非常真实的,而且这些问题全部是基于孩子们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我觉得这是真环境。


学员2:

我发现在户外游戏时,老师会记录孩子在游戏时使用的材料情况,做得很细致,很长程地在记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经常说要关注孩子们的材料,但其实系统地去做,是非常欠缺的,在这里我看到了老师们对孩子们使用材料的分析,是真正在为幼儿的游戏发展做贡献的。


学员3:

每一个班级对主题的环境都是非常的彰显的,一走进去,都有不同的春天的味道,班班有特色。


运河二幼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的行动路径,为学员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也提升了学员们对环境创设的理念和要素。



03

静听·共研

专题讲座:《由情绪角奏出的色彩、情绪、教育三重交响曲》

张秀兰老师分享在“情绪角”的环境中,情绪被赋予了颜色,孩子们在他们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下,接触了情绪。教师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在逐步创设与调整中,帮助幼儿建立情绪认知、情绪表达与情绪调节的完整路径,共同构建起充满安全感的情感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


专题讲座:《颜色里的世界——由儿童灵感转化的色彩主题》

陈洁老师分享在这个跨越大班一整个学年的色彩长旅中,为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准备是经过长期积累、延续和连续的。这种准备并非即兴,而是基于孩子们的需求和意愿的。

颜色,在孩子心中如同光芒一般,激发着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幼儿的活动围绕颜色的探究展开,源于孩子们内心的渴望,他们的讨论、谈话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这些时刻,都是教师认为是最宝贵的,因为它们是我们根据孩子需求生成经验的基础。这次的分享命名为“色彩里的世界——由儿童灵感转化的色彩主题”也由此而来。

真正的课程从不在教案里定格,而是活在儿童闪亮的眼眸中、温热的手心里,以及那些尚未说出口却已萌芽的追问里。



04

思维·共享

观点报告:《有准备环境创设的理解与实践》运河第二幼儿园园长 金丽萍

金老师提出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环境应与学习主题紧密相关,鼓励互动性和动态化,以及留白的概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协作建构,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

提出环境创设的三个核心理念:课程观、儿童观和审美观,以及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环境规划、材料选择、感官操作、认知工具提供、生态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教研和环境考核来持续改进和优化学习环境。


班主任总结







教育学院教研员王方琴老师

运河二幼的团队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有准备的环境怎么来?正是老师们与孩子共构,再观察到孩子们的表现,才会有这样的环境。

空间既是物理的,亦是一种心理的。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环境,是最无声的陪伴。

环境不只是空间,

更是幼儿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图文编辑| 余老师

复审| 宣传组

终审| 副园长室





阅读269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