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实践!余杭这里的劳动课不一般!

余杭区苕溪幼儿园 2023-05-18 21:46













近年来,余杭区将劳动教育贯穿中小学各学段,覆盖家庭、学校、社会等领域,精心打造“新中心 新劳动”劳动教育品牌。区内各中小学校聚焦劳动校本课程建设,拓宽校外实践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其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鲜亮底色。




海辰中学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换着小兔子、小车、四叶草等亲手制作的精油手工皂,现场还涂起了亲手制作的润唇膏。“可太喜欢这样的课!很享受自己制作的过程。”这节备受学生喜爱的课堂便是学校的特色劳动校本课程——实验室手工制作。


据了解,学校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的先进实验器材为依托,以“科技+劳动”为理念,融入跨学科思维,融合科学、美术等学科,开发了实验室手工制作课程。本课程包括《制作叶脉书签》、《制作人工琥珀》、《提取植物精油》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劳动实践和学科学习的学习兴趣,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在此次《制作精油手工皂和润唇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成功制成了精油手工皂、润唇膏,还了解了精油的神奇之处。“本次制作的过程融合了生物和化学两门学科,制作前,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化学原理和生物知识;制作时,则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创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相关负责老师介绍。






在闲林和睦小学的“水乡记忆”长廊,陈列着水车、石磨、风车、龙舟等100余件“老底子”的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品,折射着具有余杭特色的历史文化和田园水乡风情。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与这些老物件有亲密接触,在耳濡目染中感知时代的变迁和祖先智慧的光芒,学校开发了《何母·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其中“追忆在何母——一件物的乡愁”这一章节中,将老物件融入日常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劳动教育更具时代感和实践性。例如,学校美术教学与老物件进行融合,开展了《探寻历史的印记——版画老物件》。“课程将校园的文化长廊搬到了课堂上,从展示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印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认识与了解老物件,最后以吹塑版画的形式将作品表现出来,课堂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丰富了我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闲林和睦小学美术教师陈应巧老师表示。


另一方面,学校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在《非遗工坊》桑蚕主题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蚕茧开始,开启了一段关于桑蚕的神秘之旅。用特定的颜料给蚕茧上色,制作着可爱精致的十二生肖蚕茧小动物,还一起制作了精美的蚕丝团扇。





为了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养成热爱自然,爱护花草的好习惯,同时也为响应绿色亚运理念,瓶窑镇南山幼儿园萌宝们开展了“呼唤种子奇迹,我为亚运充‘植’”绿色农耕活动。萌娃们现场学习认识秧苗和种子,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陪伴下,播种下独属于自己的种子,并一起设计、制作了“护绿签”悬挂在树上。


据了解,幼儿园经常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创设幼儿适宜的环境,在亲近自然、走进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合作、独立自信,有责任、有担当,在劳动中传承美德,在劳动中自然成长。


例如,幼儿园在“生·动南山”课程理念下,开展“农场劳动日”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从课堂走向课外,在真实的农场中体验劳动,给农场的蔬菜浇水、拿上清扫工具进入兔窝、鸡窝开始打扫……让孩子在生活中和行动中学习,亲自然、乐生活,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父母不关注,孩子就错过! 

招生、升学、考试、考编、资源、资讯……众多教育政策、信息尽在“余杭教育发布”!我们将持续推出与您或您的孩子密切相关的教育信息。请持续关注“余杭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


关注“余杭教育发布”,请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88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