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于倾听“——杭州市临安区小龙人幼儿园家庭教育知识宣传

小龙人幼儿园 2024-04-18 13:40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的世界,

完全特殊,

独一无二的世界。

每位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成功。然而,家长想要把自己人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都教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听话”,甚至跟你反着来。

也许,想要孩子听话之前,我们家长先要学会“聆听”。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帮助他们探索、发现和成长!






家长一对一倾听的价值



当孩子在出现了问题和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正确解读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积极倾听他内心真实的感受,因为这样做的价值在于:


帮助孩子克服惧怕的心理

父母的倾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尊重你,我关心你,我在认真听你说话。孩子从父母的回应中,能感受到父母的友善态度,尊重和理解,接纳与包容,能够促使孩子勇敢地说出内心的恐惧。


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与别人沟通时,对方专注地倾听,理解你所说的一切,就会感到愉悦,放松心情。父母如果懂得积极倾听,就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更加关爱孩子,结果就是孩子和父母产生更加亲密的互动。


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当自己把问题说出来,比闷在心里要好很多,在倾诉的过程中才能够看清问题的真相。因此,父母的倾听具有引导孩子说出来的功效,也能促使孩子更好更快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如何做好倾听?



          以好奇、欣赏、接纳的姿态,专注、耐心地倾听

家长在倾听孩子的时候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面对,不给孩子任何压力,营造一个自然、放松的亲子互动氛围。当孩子出现言语不畅、跑题或一些无法预知的状况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讲述,在倾听的过程中尽可能表现出好奇和欣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全然接纳。


学会与孩子共情

有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相处,其实缺少的就是共情的能力。只有和孩子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所以多一些同理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你会发现有的时候是我们大人想错了。


自己做到一心一意

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敷衍、心不在焉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任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当孩子主动说话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多一些坚持

坚持是一种力量,我们需要你们的这种力量,爸爸妈妈的坚持与陪伴,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的童年更自信、更阳光、更快乐,而且充满爱。珍惜童年,重视陪伴!也许坚持确实不易,但只要坚持就有效果!科学的学前教育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家长可倾听的重点内容


阅读记录与倾听

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试着以“你今天看了什么书、发现了书里什么好玩的事情、想象一下还可能发生什么”等话题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记录,倾听孩子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


游戏记录与倾听

家长要带着理解、包容的心态去支持孩子在家中的一些探索性行为,如玩吸尘器、拆发条玩具、使用废旧盒子建构等,试着以“今天你玩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或发现”等话题引导孩子进行游戏记录,并倾听孩子在游戏中的具体计划、实验、问题、反思以及各种情绪和感受等。


劳动记录与倾听

家长应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并以“你今天参加了什么劳动、有什么感受”等话题引导孩子进行劳动记录,倾听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方法、想法和具体感受。


轶事记录与倾听

家长须建立起“一日生活皆可记录”的观念,敏感地关注孩子感兴趣的、独特的、有意义的各种事件,以“怎么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画一画有趣的故事”等话题引导孩子进行轶事记录,并倾听孩子的独特见解。




家长倾听的原则


     不以孩子“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为标准

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绘画的兴趣和想象力,努力发现孩子绘画中的灵性:不以画得对不对、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不替孩子画,珍视孩子的每一个作品。


          不生硬地逼孩子说,要给孩子经历和体验的机会

很多孩子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导致无话可说,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到真实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验,比如孩子在家玩游戏时不要随意干预,让他专心致志玩得痛快,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有话可说了。


        不纠结孩子的讲述是否跑题,不打断孩子

家长要将亲子倾听视作亲子互动和了解孩子的好时机,要耐心专注地倾听,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述,更不要替孩子说。


要给孩子及时的回应

家长在倾听时一定要通过表情、动作或语气词等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很愿意听他讲的。


尊重孩子讲述的原意

   家长复述时要保留孩子的原意,不要讲家长自认为对的或好的故事;当孩子讲述不清时,家长可以揣摩着“复述”孩子的故事,给孩子作出语言示范。



尊重每一个个体,

看见每一个细小的身影,

捕捉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记录每一步的成长,

分享每一次成功和失败。
让我们看见、尊重、理解并支持孩子,

倾听儿童心声,

相伴彼此成长。




—— END ——


阅读127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